2025年01月11日

思考|信仰要“行在暗中”,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荣耀

作者: 李道南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2年01月14日 10:04 |
播放

“你们祷告的时候,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,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,故意叫人看见。我实在告诉你们,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。你祷告的时候,要进你的内屋,关上门,祷告你在暗中的父;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报答你。你们祷告,不可像外邦人,用许多重复话,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。(马太福音 6:5-7 和合本)

耶稣这里教导我们,祷告要在暗中,因为上帝在暗中观察我们。耶稣还说你们要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,显然用心灵而不是用外表,因为心灵是藏在身体里面的。这个身体里面就是我们的“暗处”。

耶稣在这里清楚地区分了暗处与明处。会堂里和十字路口,这些是人多的地方,人来人往。在这些地方祷告,显然不是为了让上帝听到,而是为了让路过的人听到和看到,他们的祷告是做给路人看得,是要向路人显明自己的虔诚。这种故意叫人看见的行为,上帝必然会给他们相应“奖赏”。

祷告除了地点不能选在人多的闹市区,在祷告的内容和形式上也不能重复。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,为了凑够字数,或者为了自己文章长些,就多加一些与文章内容不太符合的文字,或者复制黏贴一些文字,这样的文章虽然篇幅很长,但是核心内容上却很空乏,读来让人味同爵蜡。同样,我们对上帝说话,为的不是和上帝诉说我们自己的心里话,而是为了延长与上帝说话的时间,故意说些重复的话,那么这样的话不但我们自己不爱听,上帝也不喜欢听。我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朋友的知心话,而不是朋友的面子话。那么上帝同样如此。

耶稣教导我们,信仰要行在暗中,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荣耀在人群中不断重复。那么这里的“暗中”就不仅仅是指没人的“暗处”,而是指我们的内心。

特蕾莎修女,为了自己的信仰,她尊重每一个人,哪怕这个是个异教徒,是个外邦人,为了他的尊严,她也会按照这个人的宗教习俗安葬他(她)。在传统基督教看来,特蕾莎修女做的就是亵渎自己的信仰。但是在她自己的内心深处,却是深深地用爱来安慰那些频临死亡的人。特蕾莎的爱深藏在内心深处,她的爱超越了宗教的狭隘,而达到信仰的高度。特蕾莎修女这么做的不是为了让谁高兴,也不是为了反对那个宗教,而是真诚地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她用心灵和诚实,将荣耀归给了上帝,让人们感受到来自上帝的爱与怜悯。

红十字会的创办人亨利·杜南,出生于基督教家庭,年轻的时候加入基督教青年会,是一个十分活跃的青年基督徒。后来他接过父亲的生意,在商业上有所成就。有一次他途径一处战场,当天法国联军与奥地利军队发生激战,战争结束的时候,横尸遍野,呻吟声响彻整个战场。由于当时医疗和人手有限,很多伤员都听天由命,死亡率很高。杜楠看到这一幕,就停止了步伐,留在战场,召集当地的的医生和妇女,成立救护队,照顾这些伤员,不论是哪一方的伤员,都接入医院照顾。这样伤员死亡率大大降低。他回到瑞士,写了《索尔费里诺回忆录》,记录了自己在战场上救助伤员的经历,并建议成立一个伤员救助组织,在战争中可以救助伤员。他的提议得到了大作家雨果和拿破仑三世的支持,这样国际红十字会就诞生了。

显然,作为基督徒的杜楠成立红十字会的初衷不是为了自己声誉,也不是为了一个宗教,而是为了那些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。如果战争无法避免,那么我们就救助战争中受伤的人。在亨利杜南的眼里,这些受伤的人是他关心的核心。这件事当中,亨利杜南采取了中立的态度来救助战场的伤员,显然,他不是为了什么高高的荣耀。最终,这件事荣耀和赞美的是上帝。因为他实践了耶稣彼此相爱的教导。

在基督教早期历史中,面对瘟疫横行、路有饿殍的情况,帝国的国教束手无策,唯有基督教团体,以面对死亡的勇气和乐观精神,不加分别地将感染者接来照顾。这样他们的行动,就赢得人心,让人看到上帝的大能和保守,让人看到跟随耶稣的人所得到的恩典。

因此,耶稣说你们要在暗处,这里的暗处,不是指没人看到的地方,而是指我们的心灵和诚实。我们所做的一切,不是为了彰显我们的基督徒身份,不是为了我们宗教目的,也不是为了让人看到我们的虔诚,我们仅仅是为了实践耶稣的教导,这种行动是出于内心的诚实,出于心灵深处。

我们在工作里,践行耶稣的教导,认真负责,踏踏实实;在家庭中,我们爱孩子,爱家人,力所能及地多陪伴他们;对待自己,我们不暴饮不暴食,节制有度,不抽烟不饮酒;对邻舍,我们彼此互助;对社会我们公益回报,这样我们就把信仰行在了“暗处”。

我们用心灵和诚实,让我们周边的人感受到了耶稣的温暖和上帝的公义,这是上帝喜悦的。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